影響配比的因素污水的性質(zhì)污水的濁度:如果污水的濁度很高,例如含有大量泥沙、懸浮顆粒等,需要較多的聚合氯化鋁(PAC)來進行絮凝沉淀。因為 PAC 的主要作用是使這些懸浮顆粒聚集形成較大的絮體,以便沉淀或過濾去除。對于高濁度污水(如濁度大于 1000NTU),PAC 的投加量在每立方米污水 100 - 500 克左右。
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:污水中有機物含量高時,會影響 PAC 的絮凝效果。有機物會包裹在懸浮顆粒表面,或者與 PAC 發(fā)生反應,降低其有效性。對于含有大量有機物(如化學需氧量 COD 大于 200mg/L)的污水,需要適當增加 PAC 的投加量,并且需要與其他藥劑(如聚丙烯酰胺)配合使用,PAC 的配比在每立方米污水 50 - 300 克。
污水的酸堿度(pH 值):pH 值會影響 PAC 的水解平衡和絮凝效果。PAC 在 pH 值為 6 - 8 的范圍內(nèi)效果較好。如果污水的 pH 值不在這個范圍內(nèi),需要先調(diào)節(jié) pH 值或者調(diào)整 PAC 的投加量。例如,在酸性污水(pH 值小于 6)中,PAC 的水解會受到抑制,此時需要增加 PAC 的投加量,一般可增加 10% - 30% 的投加量。
處理目標要求水質(zhì)凈化程度:如果只是進行初步的沉淀處理,去除較大顆粒的懸浮物,PAC 的投加量相對較少。但如果要求深度處理,如去除微小顆粒、膠體和部分有機物,使污水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或者回用標準,PAC 的投加量會大幅增加。例如,對于一級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深度處理,PAC 的投加量從每立方米污水 30 - 50 克增加到 100 - 200 克。
處理后污泥的性質(zhì)要求:在一些情況下,需要考慮處理后污泥的性質(zhì),如污泥的脫水性能等。合適的 PAC 投加量可以改善污泥的結(jié)構(gòu),使其更易于脫水。如果對污泥脫水性能有較高要求,需要通過實驗來確定 PAC 投加量,一般每噸干污泥對應的 PAC 投加量在 3 - 10 千克左右。
確定配比的方法實驗室小試從污水現(xiàn)場采集污水樣本,將污水樣本分成若干份,每份體積相同(如 1 升)。然后向每份污水中逐次加入不同量的 PAC 溶液(如從 0.1 克開始,每次增加 0.1 克),同時保持其他條件(如攪拌速度、時間等)一致。觀察絮凝效果,包括絮體的大小、沉降速度、上清液的澄清度等。當達到更好絮凝狀態(tài)(如沉降速度較快、上清液較清澈)時,記錄下 PAC 的用量,以此來估算在實際污水中的大致配比。
現(xiàn)場試驗和調(diào)整根據(jù)實驗室小試的結(jié)果,在污水處理設施現(xiàn)場,按照小試確定的配比范圍,進行 PAC 的投加,并密切觀察污水的處理效果和設備運行情況。由于實際污水的水質(zhì)和流量會有波動,所以需要持續(xù)監(jiān)測和調(diào)整 PAC 的配比,以找到較適合的配比,確保污水處理效果和經(jīng)濟性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