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合氯化鋁的使用方法會因應用場景和處理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以下是其在水處理等常見領域的一般使用方法:
溶解與配制
溶解容器選擇:一般選用塑料、陶瓷或不銹鋼等材質的溶解槽,避免使用鐵制容器,以防鐵離子混入影響效果。
溶解比例:固體聚合氯化鋁配制成質量分數(shù)為 5% - 10% 的水溶液,即 100 公斤水加入 5 - 10 公斤聚合氯化鋁固體。具體比例可根據(jù)實際情況調整,如處理高濃度污水或對絮凝效果要求較高時,可適當提高濃度。
溶解方法:先在溶解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,然后將聚合氯化鋁固體緩慢均勻地倒入水中,同時開啟攪拌裝置,攪拌速度控制在 200 - 300 轉 / 分鐘,使固體充分溶解,溶解時間一般為 30 - 60 分鐘。
投加與處理
投加量確定:通過小型燒杯試驗初步確定投加量。取多個水樣,分別加入不同量的聚合氯化鋁溶液,觀察絮凝效果、沉淀速度和水質變化等,確定更好投加量范圍。一般處理生活污水時,投加量在 10 - 50 毫克 / 升;處理工業(yè)廢水時,投加量在 50 - 200 毫克 / 升甚至更高,具體依水質而定。
投加方式重力投加:利用重力將溶液從高位槽自流到處理水中,適用于小型水處理系統(tǒng),操作簡單但投加量控制精度相對較低。
壓力投加:借助水泵或水射器將溶液注入處理水中,可實現(xiàn)較的投加控制,常用于大中型水處理廠。
反應條件控制pH 值:聚合氯化鋁適用的 pH 值范圍一般為 6 - 9,不同水質有差異。如處理酸性廢水時,需先加堿調節(jié) pH 值;處理堿性廢水時,需加酸調節(jié)。
攪拌強度和時間:投加后先進行快速攪拌,攪拌速度為 150 - 300 轉 / 分鐘,時間 1 - 3 分鐘,使藥劑與水充分混合;然后進行慢速攪拌,攪拌速度為 30 - 60 轉 / 分鐘,時間 15 - 30 分鐘,促進絮凝體形成和長大。
后續(xù)處理與監(jiān)測
沉淀或過濾:絮凝反應完成后,讓水靜置沉淀一段時間,使絮凝體與水分離,沉淀時間一般為 1 - 2 小時。對于對水質要求較高的情況,可在沉淀后進行過濾處理,進一步去除殘留的懸浮物。
水質監(jiān)測:定期對處理后的水質進行監(jiān)測,檢測指標包括濁度、色度、懸浮物、化學需氧量(COD)等,根據(jù)監(jiān)測結果調整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和處理工藝參數(shù),確保水質達到排放標準或使用要求。